導讀:說起少數民族,我們總會想起各種神秘、有趣的民族習俗文化活動。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傳承,今天卓簡民族服飾小編要說的是傣歷新年節(jié)的那些事!
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節(jié)是西雙版納地區(qū)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傣歷新年節(jié),傣語稱“京比邁”或“??北冗~”,因節(jié)日期間熱鬧的潑水慶祝活動,又被人們稱為“潑水節(jié)”。傣歷節(jié)日慶典活動在每年的傣歷六月下半月(公歷4月中旬)的第一天開始,歷時3天。
傳統(tǒng)傣歷新年節(jié)的第一天稱為“宛拜”,意為“送舊”,相當于陰歷除夕,各戶打掃衛(wèi)生,準備食物用品,吃年飯。節(jié)日第二天傣語稱“宛惱”,意為空日,這天既不算舊年,也不算新年。節(jié)日第三天叫“麥帕雅宛瑪”,據說是帕雅宛的英靈返回人間之日,人們將這天稱為“日子之王到來的一天”。
傣歷新年節(jié)來臨之際,村村寨寨的傣族群眾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歡樂氣氛中。人們要殺豬宰牛、做年糕,準備豐盛的年飯,宴請親朋好友。節(jié)日期間,要舉辦賽龍舟、放高升、章哈演唱、歌舞、丟包、堆沙、潑水、放火花和水燈等盛大慶?;顒印缀豕?jié)日期間的每項活動都與優(yōu)美的傳說息息相關,寄托著傣族群眾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潑水儀式:七公主大義滅親
潑水節(jié)的傳說很多,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是七位善良的公主大義滅親的故事。
傳說,天神英達提拉自制了歷法、節(jié)令以后,把它交給天神捧麻點達拉扎管理,叫他按節(jié)令要求適時降雨、降熱、降溫,讓人間能適時播種、插秧、收割。但捧麻點達拉扎憑著自己本領高強,想何時降雨就何時降雨,想何時降溫就何時降溫,使人間節(jié)令不分、日夜顛倒,造成無數災難。
人間的一位智勇雙全的青年帕雅宛探知這一切災難均由惡神捧麻點達拉扎所為,就用木板做成翅膀飛到天上,向天神英達提拉報告,要求嚴懲惡神捧麻點達拉扎。而帕雅宛則因撞倒天庭的大門,死于天門之下。
為了懲治惡神,英達提拉變?yōu)橐粋€英俊瀟灑的青年,去找惡神捧麻點達拉扎的7個女兒,將捧麻點達拉扎作惡多端給人間帶來無窮災難的事告訴她們。心地善良的7個姑娘對父親所犯的罪異常痛恨,決定大義滅親。她們用酒把父親灌醉,探知父親的生死秘訣,趁其酒醉酣睡,姑娘們偷偷拔下他的一根頭發(fā)做成心弦弓,把弓對準頭時,他的頭顱像南瓜離蒂一樣滾落下來。但是捧麻點達拉扎的頭一落地就燃起了熊熊邪火,頭顱滾到哪里,邪火就燒到哪里。無奈,姑娘們只好把這個頭顱抱在懷里,輪流抱了七七四十九天,頭顱才腐爛。當一個姑娘抱著頭顱時,其他人就用水潑在她身上,洗去污跡遺臭。后來,為了紀念這7位大義滅親的姑娘,傣家人在過新年時都要相互潑水祝福。
神話傳說固然不能作為信史,但卻反映出水對于傣族群眾的重要意義。水所具有的潔凈功能和意義,使得水既能洗去看得見的污穢,又能洗去看不見的污穢與災難。
放高升:呼喚英雄之靈重回大地
高升,傣語稱“蠻菲沙蘿”,是傣族人民利用火藥、竹筒制作的一種“土火箭”,尾端拖著一根長長的竹竿。一經點燃便發(fā)出呼呼的響聲,射向高空,所噴射出的煙霧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傳統(tǒng)的放高升活動,在傣歷新年的第一天舉行。這天,人們穿上節(jié)日盛裝,在瀾滄江畔、在各鄉(xiāng)鎮(zhèn)的趕擺場旁,一支支高升從預先搭起的高升架上騰空,成為節(jié)日里的亮麗風景。
“大高升,長又大,抬上架,點著火,真厲害,咻!咻!咻!”這首傣族燃放高升的古歌,反映了燃放高升的悠久歷史。據說,民間燃放高升是為了紀念那位為消除人間災難而死于天庭門前的青年帕雅宛。
如今,舉行放高升活動時,傣族群眾一支接一支地點燃,觀看它們沖入云霄。青年們更是唱著放高升的歌狂舞歡呼,高升飛得越高,歡呼聲越熱烈。隨著節(jié)慶活動的發(fā)展和演變,放高升已經成為潑水節(jié)的一項娛樂活動。
放孔明燈:寄托理想與希望
孔明燈,傣語稱“貢菲”,意為火燈、火龍燈、火球等。放孔明燈,是傣歷新年的一項傳統(tǒng)娛樂活動。
放孔明燈有一個傳說故事:當佛教剛傳入傣族地區(qū)時,與傣族的原始宗教發(fā)生矛盾,佛祖與原始宗教領袖經過不斷斗爭,最后決定舉行由佛祖放孔明燈、原始宗教領袖放高升的比賽,并約定誰放得高誰為勝者。高升放上天不久就掉下來了,而孔明燈越飛越高,在天空飛行幾天幾夜,成為了天上的一顆星星。佛祖取得勝利,放孔明燈的習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放孔明燈這項活動通過傳遞和演化,已成為潑水節(jié)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當夜幕降臨,人們紛紛聚集到瀾滄江畔,一盞盞慢慢升起的孔明燈,寄托著人們的美好祝愿與希冀飄向天空。
放水燈:驅趕災禍,祈求幸福
水燈,傣語稱“波來”,意為隨水漂流的蓮花。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公主,在菩提樹下遇到了佛祖釋迦牟尼。佛祖對她說,如果要趕走身上的病魔,就要在傣歷新年節(jié)之夜,把自己的指甲和頭發(fā),放在一個蓮花形的燈座里,再點上蠟燭,拿到河里去放流。慢慢地,傣族群眾放水燈的習俗逐漸演變成希望所有的災難、病痛隨江河水漂流而去,祈求來年萬事如意。
隨著時代發(fā)展,放水燈的意義不斷擴展,時至今日,農民放水燈是感謝河神給予他們充沛的水源灌溉莊稼,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百姓放水燈多是祈求家庭和睦、幸福美滿;青年男女放水燈則是希望自己找到如意伴侶……
當節(jié)日的夜晚來臨,瀾滄江畔人潮如涌,人們一邊放孔明燈,一邊放七彩水燈。承載著祝福的水燈不斷被放入瀾滄江,江面處處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光亮,整個瀾滄江宛如一條彩色的銀河,景象蔚為壯觀。
節(jié)慶文化:承載記憶與傳承
時至今日,潑水活動已成為整個潑水節(jié)慶典的高潮。節(jié)日清晨,由12位少女組成的取水團隊赴瀾滄江畔取水。在高僧們的齊聲誦經祈福下,傣族男女老少穿著節(jié)日盛裝齊集佛寺,搭建好為釋迦牟尼佛像洗塵的水龍,用吉祥之水為佛洗塵。然后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猶似銀花怒放。
千百年來,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在西雙版納各民族間代代相傳,無論是敬神、敬畏自然,還是對自然生活的禁忌,其深層意義都是對未來的祈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飽含神話傳說的節(jié)慶活動早已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向世人展示著西雙版納地區(qū)各民族的多樣性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多棱鏡和萬花筒。
卓簡—15年研發(fā)生產少數民族服裝,幫助民族地區(qū)、民族特色機構做服飾上的“軟裝潢”,打造的民族服飾、民族特色服飾整體解決方案成功的幫助到達30000余人,客戶滿意度達99%。如你有任何關于民族特色服飾的疑問,請立即點擊詳情或咨詢熱線:400-088-2205,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疑難。
| 客戶設計方案推薦...
| 卓簡合作客戶...
來看看還有那些客戶在合作吧!
【采購過該產品的買家 還瀏覽過】 > [強強聯手] 卓簡與中國美術學院大亨韓老師攜手民族復興夢! > [貴州考察] 卓簡團隊前往貴州楊芳蠟染苗族非遺文化考察學習! > [最美卓簡] 卓簡接待中心再度升級,堪比民族服飾展廳啦! 責任編輯:杭州承夢實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