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圖騰崇拜曾與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一道構成了海南黎族先民們的原始意識形態(tài),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促使黎族人民形成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性氛圍。
黎族的圖騰崇拜,以自然中的動植物為主。動物方面主要以蛙、牛、鳥、龍、蛇等作為崇拜對象,這些圖騰反映在黎族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同世界上大多數(shù)民族一樣,海南黎族中同樣有著對人類造物的深刻信仰,這種被賦予神圣意義的原始崇拜被物化為青蛙石和石祖器。青蛙因其溫順且繁殖力強的特點被視作母性形象,而石祖器則承載著祖先與神靈的意義。時至今日,這些崇拜物仍存在于海南黎族的部分方言區(qū)并受到當?shù)厝说哪ぐ荨?/p>
黎族人民對蛙的崇拜源于“萬物有靈”觀念,海南黎族婦女在自己的紋身圖案中普遍保留了青蛙紋樣。如今的織錦品(婦女筒裙)上也保留了大量的青蛙紋、蛙人紋,她們以這種方式延續(xù)著古老的蛙崇拜觀念。
海南島黎族的蛙崇拜發(fā)展到今天,其真正的崇拜涵義已為人們所淡忘。許多研究黎族傳統(tǒng)文化的資料、書籍,對黎族蛙崇拜的研究也只停留在“蛙能卜雨”、“蛙能呼風喚雨”的認識上,未能對黎族社會古老的蛙崇拜進行深入的探討。
從全國各地出土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遺存的大量蛙紋彩陶考證,蛙崇拜最初是對女性肚子(子宮)的崇拜,是原始社會階段婦女祈求具有強大生育能力的崇拜意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由此產(chǎn)生了“蛙為人類始祖”的蛙圖騰崇拜觀念,而在農(nóng)業(yè)發(fā)展以后,青蛙的神秘色彩進一步被夸大,人們相信青蛙與雨水有一定的聯(lián)系,崇信“蛙神”的神秘力量,崇信“蛙神”能帶來風調(diào)雨順、生產(chǎn)豐收、人丁興旺。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講“本地”方言的黎族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黎族的祖先有個女兒,她的母親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一個被稱為“納加西拉”的鳥便用嘴含著谷類飛到小女嬰身邊,將她養(yǎng)育長大。為了報答鳥的養(yǎng)育之恩,黎族婦女便在身上紋“納加西拉”鳥的翅膀花紋。鳥被認為是黎族祖先的保護神,顯然是圖騰崇拜的表現(xiàn),也是母權制社會意識存在的反映。
在動物騰圖中,黎族人對牛(水牛、黃牛)也十分崇拜,認為牛如人一樣,是具有靈魂的實體,家家戶戶都珍藏著一塊被稱為“?;辍钡膶毷_^去,特別是合畝制地區(qū)的黎族,對牛更是崇拜。每年3月8日是牛節(jié),這天不能殺牛,不能用牛耕地,要給牛喝一種用“?;晔苯^的“賀酒”,以保護牛的平安,保佑來年五谷豐登。
在數(shù)千年的歲月更迭中,海南黎族的圖騰崇拜曾與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一道構成了海南黎族先民們的原始意識形態(tài)。圖騰文化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促使黎族人民形成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性氛圍。